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陵水新闻网  >  陵水新闻

椰视频丨陵水大墩村3500多名村民集体乔迁住别墅 村民自发立起“感恩石”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21-04-21 17:08 来源:南海网 作者:刘丽萍

点击播放视频

  青山葱茏,蓝海环绕,一块石碑静静矗立在树影婆娑的村口。

  石碑上,“共产党万岁”五个大字苍遒有力,让每一个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大墩村的客人豁然开朗——这座村庄2013年整村搬迁至此,八年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,而这巨变的力量正是源自于此。

  时针拨回到2013年1月18日。是日,大墩村烟花璀璨、鞭炮齐鸣,因政府对这片土地有重要规划,全村941户3500多名村民集体乔迁,家家户户住进了联排别墅,摆脱了从前瓦房漏水、毛毡房暑热的窘迫。“跟做梦一样,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住进别墅,一晚上没合眼,太兴奋!”八年过去了,村民李石法回想前乔迁日依然热泪盈眶。

  那一天,梦想照进现实。老百姓怀着感恩的心,把对党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刻在了村口的石碑上,更刻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里、行动中。

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大墩村口立着感恩石碑。记者 刘丽萍 摄

  搬迁就业分红 幸福驾到

  村民自发立起“感恩石”

  4月15日,记者见到大墩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第平时,他正在村广场协调村民打疫苗,县医院的大巴车直接开到村里,方便村民在家门口注射疫苗,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  “生活在咱们村,幸福指数高!”1985年出生的李第平,是土生土长的大墩村人。他讲述,小时候村里非常贫困,住的都是低矮瓦房,穷的人家只能住密不透风的毛毡房,大家靠种地打鱼为生。村里土地少,他父母跑到了邻村承包土地种西瓜,2003年回村盖起了村里第四栋两层小楼,让村民羡慕了十几年。如今,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建筑面积达253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。

900多户村民搬进联排别墅。记者 刘丽萍 摄

  漫步大墩村,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小洋楼,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,各家门口的盆栽更是让人赏心悦目。偶见村民三三两两坐在门口闲聊,几只毛色发亮的黄狗慵懒卧躺,宜人的村落景观,在落日余晖中更显温暖而静谧。

  “我们的别墅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、书房、阳台一应俱全,屋外还附建了专用车库和小花园。我们不仅没花一分钱,政府还统一定制了实木家具、厨卫用品、灯饰、窗饰等屋内设施。”搬进新村,村民老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  除了住别墅,村民每年享受村里的产业分红,在村级股份公司就业的有固定工资,此外还有经营、保障性收入,以确保农民长期收益。“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,彻底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,过上了别村羡慕的好生活。”村民符美莲说。

  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、好事办下来,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。于是,村民们“偷偷”策划,自发在村口立了一块感恩石,上面刻着“共产党万岁”五个大字。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今天的大墩村。”李第平说,这已经成为大墩村民的共识。

村民李石法一家从毛毡房搬进了家具齐全的别墅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记者 刘丽萍 摄

  餐饮超市药店 样样俱全

  便捷生活圈让村民当上“城里人”

  今年38岁的郑香梅嫁到大墩村十多年,见证着村子大变样。她说,丈夫家兄弟三人,没搬迁前全家挤在一栋破旧的瓦房里,一人一间将就着住,雨天漏水,一遇台风天瓦片都被掀飞。生活也不方便,厨房就是在门口随便搭个土灶起火,上厕所挖个坑就地解决,“现在想想,当初的日子苦不堪言。”

  今非昔比,如今三兄弟一人分了一栋别墅。郑香梅家客厅的壁画非常别致,是请人专门设计的,厨房和餐厅在客厅一侧,卫生间一层一个,“我父亲第一天住进来,还不会用抽水马桶,告诉他‘按一下按钮就能冲水’,他都惊喜了半天。”郑香梅告诉记者,她最开心的是父亲辛劳了一辈子,终于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

  极目远眺,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新农村住房在暖阳下熠熠生辉,3000平方米现代化办公楼,文化楼、文化广场、敬老院、小学、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备齐全,240间沿街商业铺面、4栋320间公寓酒店、超市、大市场等崭新亮相。

俯瞰大墩村。记者 刘丽萍 摄

  “不出大墩村,就能买到所有生活必需品。”李第平掰着手指算了下,村里现在开起了10多家餐饮小店、5家超市、10多家小卖铺、2家药店、1家农贸市场,可以说村里生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。

  符美莲说,以前买个感冒药都得去趟县城,现在家门口就有药店,店里还有专业医师指导用药,“生活中的小细节方便于民,才是幸福的源泉。”

  不仅如此,大墩村所在的位置便是陵水倾力打造的先行试验区,海洋主题公园、优质教育项目等纷纷落户,这让该村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村里孩子能就近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。

  爱党爱国爱家 初心不变

  勤劳村民守护幸福家园

  八年前的大墩村,正如村民所描述的一样:98%以上的房屋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的土坯房,村里除了一条狭窄的主干道硬化了,其他村道都是泥土路,村民多以种地、打鱼为生,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。如今9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,群众无偿住上了别墅,通过发展产业让村民享受分红,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,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。

  “这里的群众生活得有尊严。”大墩村党支部原书记李国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搬迁后村党支部决定兴办产业、发展集体经济,解决失地农民就业、生活收入来源,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,并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,为村民谋取利益。

漫步村里,所见之处皆环境优美。记者 刘丽萍 摄

  这些年,当初的承诺都一一兑现,村民们的幸福紧紧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在村里逗留,很难看见一片随意丢弃的纸屑,也听不到一声农村里司空见惯的吆喝声叫喊声;相反你会看见,家家户户门前小院里的花花草草,绽放着大大小小的鲜花,却从没有人会去惊扰它们,连孩子们都不去动一动。

  “守护村子跟守护自己家一样,这是我们共有的家园。”今年59岁的李石法常说,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我们都是时代发展的‘受益人’,没有党和政府一辈子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,因为来之不易,所以更要珍惜!”

  如今的大墩村,犹如一颗镶嵌在陵水珍珠海岸上的明珠,村里的感恩大道、民主大道、民权大道、民生大道四通八达,一曲和谐的乡村交响乐在这里唱响。

  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刘丽萍

责任编辑:郭微微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